2024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 理想居所
「人是萬物的尺度。」
價值觀影響了我們看待生活中人、事、物的尺度,這些物理及心理上的衡量,建構了居所的一切。不同時代的居所風貌,反映了各個時代的社會價值與理想;在生活型態日趨多元的今日,我們對理想居所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詮釋。
2024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以「居所」為題,透過解構居住的不同面向,看見居所與社會的脈動連結、發現個人和空間的相互映射、比較不同世代間的家庭關係,探索關於「理想居所」的多樣選項;並透過一次次的提問與體驗,讓觀者在「選擇」的過程,以自身為尺度,描繪居所和生活的理想輪廓。
主視覺與空間策劃
展覽內容以「解構」與「建構」為概念進行規劃。主視覺設計以此延伸,用象徵價值觀與經驗的平面(Pixel),與象徵居住空間的立體(Cube)作為單位型,模組化的組合出各種與居住空間相關的圖形作為展覽主視覺,並靈活延伸、構築出不同視覺應用。
才、尺、分、寸,臺灣習以為常的材料尺度單位
本次建體設計由 Alife 的空間設計團隊與 Plan b 的永續研發團隊合作規劃的「永續模組化木柱結構系統」ParkUp Tools 搭建而成,以「木、鐵」等永續材料作為基礎元件,並使用具 FSC 認證的臺灣國產柳杉製作。待展覽結束後,基礎元件可重複利用,繼續投入其他製作循環中。
以臺灣構築現代居所時,常用的建材尺度出發。運用 ParkUp Tools 的模組化木柱結構系統,建構出以 8 尺 (240cm) 見方為基本單位的標準化網格,再依各展間的內容與量體需求,發展出如獨棟透天、兩房一廳或雙拼公寓等多樣的居所面容。同時以巷弄中的建築聚落為意象,觀者可在不同展間中穿梭探訪,而後來到由量體圍塑的埕(活動廣場),在此閱讀、思考、消化與交流,描繪屬於自身理想的居所樣貌和價值。
展區策劃
展覽以「解構」社會價值觀,與「建構」理想居住尺度兩大概念,延伸出六個展區。讓民眾在觀展過程中,一步步建構出屬於自己理想居所的樣貌。
「家」:以社會視角綜觀居所的形成
從整體社會的角度,看居所之於大眾的意義,循序漸進探討居所的形成。同時看見不同的住宅形式所反映的時代意義與文化內涵,並解析現代人面臨不同社會現象所產生的居住需求與案例。
展區最初便向觀者從平面到立體,依序提出尺度、技術與外觀 3 個問題。並將相關內容,搭配臺灣常見的建築材料一同展示。
不同居所型態反映了不同社會背景與思想,展覽挑選臺灣不同時期盛行的住宅形式,爬梳其形成脈絡及所反映的價值觀,看見習以為常的住宅街景背後蘊含的社會脈動。
人們對於居所的期待隨著生活方式日新月異,藉由觀察各種與居住相關生活數據,整理出現代人在選擇居所的不同想像與趨勢;同時挑選國內外的新型態居住品牌案例,看見不同生活方式與多元居住需求。
「我的家」:聚焦個人與居所的關係
由個體感受出發,從語言及圖像探討「我們是如何識別居所」;並以不同影劇中出現的居所為案例,從人居文化、占星學、空間設計及影劇美術指導 4 大觀點,解析「居所是如何反應我們」的特質與價值觀。
從華語、臺語、日語及英語 4 種語言,各挑選 3 個與居所相關的字詞,並將其背後的故事以動畫及語音的形式呈現,從語源學的角度,了解對於居住概念的不同解釋。
將生活常用的居所 emoji 加入臺灣街景特色,繪製成臺灣版本。並以此為楔子,邀請民眾繪製出屬於自己的「家」,以圖像交流彼此對於居所的想像。
居所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人們的思想與價值觀。展覽挑選臺灣與日本耳熟能詳的影劇,將劇中角色的家以插畫的方式呈現,並從人居文化、占星學、空間設計及影劇美術指導 4 種觀點出發,解析居住環境如何反映出劇中角色的人格特質。
「我的家庭」:看見居所中的不同關係視角
居所的成員組合與「家」的定義正隨時代不斷擴展。每個家庭猶如一本書,擁有獨特的題材、世界觀和敘事風格。本區聚焦居所中的家庭關係,透過不同關係視角的紀實文學選書,找到我們與同住者、與自己相處最舒適的尺度。
記憶中心與時報出版編輯群合作,從「親子」、「伴侶」、「獨居」等家庭角色及關係視角,精選超過 40 部家庭紀實文學與書摘。同時邀請民眾在閱讀過後,寫下引起自身共鳴的文字投遞於展場內的信箱,將心中的感動分享給想訴說的對象。
合院住宅中的「埕」為家族交流之處,本區設計上以此為概念打造半開放空間,讓民眾能在此隨意休憩、閱讀。同時也呼應在埕中交流的概念,每週末於此區舉辦不同活動。
居住行為已不僅限於家屋,而是整個城市的機能建構了我們的居住生活。以「共編地圖」為概念,讓民眾可以地標貼紙在地圖上留下對自己別具意義的場所,共同交流、備份與保存彼此的居住記憶。
「我的家庭真可愛」:親手打造自己的理想居所
本區以「Ideal Living Lab」為概念,讓民眾挑選喜愛的物品佈置屬於自己的專屬空間,並且在親手打造的空間中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論是硬體或軟體面,希望讓民眾在展覽中找到最合適的居住尺度。
展區準備 2 種不同風格空間,民眾可依照喜好於線上或現場選擇喜歡的空間進行體驗。
展區內共有合計超過 50 種以上的選物,可在觸覺、嗅覺與視覺等「感官」體驗選物中,挑選喜愛的物品妝點空間;並在選書、樂器、繪具、平板電腦等「生活」體驗選物中,找到想做的事。在親手打造的專屬空間中,度過片刻的理想時光。
民眾能在體驗過程中,將當下的感受以及對理想居所的想像紀錄下來,並讓這份特別的「日記」成為展覽的一部份。
「居住的共有化」:感受居住尺度的改變
隨著在家時間越來越少,公共空間中開始出現各類居住活動和物件。這種「居住」概念在各場所擴展的現象,即為「居住的共有化」。記憶中心與株式会社日建設計攜手打造沉浸式體驗裝置,以不同的角度觀看、感受居家元素是如何延伸至日常的公共空間。
裝置以 1:1 比例,呈現日建設計 Commons 部門在日本實現「將居住生活延伸至城市空間」的 6 個案例。讓臺灣民眾以實際尺度重新審視居住空間,親身感受並思考存在於城市之中的不同居住可能,開啟對「理想居所」的多元想像。
「A Shop」:販售理想生活的片刻
理想的居所不僅是精心設計的空間,更是由無數理想生活片刻串聯而成。作為展覽的最後一個區域,希望民眾在這裡發現那些簡單卻充滿幸福的時刻,將細膩的美好感受從展場延續到家中,把生活過成想要的樣子。
A Shop 的理念源自於「Small moments for bigger ideas」,強調小小的美好瞬間能引發大大的創意潛能。民眾除了能享受選購風格選物的樂趣,還能從中發現更多生活靈感與無限可能。
以「生活中有光的片刻」、「以嗅覺記憶的時刻」、「靈光乍現的時刻」、「慶祝、相聚的時刻」、「與自己相處的時刻」、以及「滿足愉悅的時刻」等 6 個生活中看似微小的時刻,與超過 25 個精選品牌攜手合作,選出了涵蓋家居設計、香氛保養到飲食器具等多元品項。
週末開趴系列活動
展覽於每週末舉辦各式講座及工作坊,透過不同尺度的居住議題討論,傳達現代人居住生活的多元性,同時讓參與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內容,建構理想居所中的生活樣貌。
「設計尺度與人本空間的探索」講座
講座邀請日建設計企劃開發部部長穗積雄平與 SHIBAURA HOUSE 經營者伊東勝,共同探討未來居住生活的多元可能性。穗積先生強調,居住不僅是房子的概念,更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住宅內外的活動成為核心要素。而伊東先生則分享從日本到海外的共享生活(Coliving)案例,展示當房屋與興趣、店鋪、甚至工廠結合時,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家庭結構與生活方式。兩位講者共同引領觀眾思考未來居住空間的全新樣貌,面對少子化與高齡化,如何創造更加豐富的理想生活。
「當代理想居所的創新實驗——從日本GOOD DESIGN AWARD作品談起」講座
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建築師 龔書章,身為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國際評審,帶來多個得獎作品的深刻洞見,包括調布站「TETSUMICHI」如何透過城市再生設計串連社區,及模糊公私界線的「町營住宅河和第二團地」等,透過實例分享如何以設計回應少子化與老年化等社會議題,展現未來社區的多元可能性。
「生活裡的小個性——手捏花器」工作坊
陶藝美學風格複合空間「ROUND ROUND」帶領大家用雙手捏塑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花器!平常放在櫃子上就像是個有趣的雕塑品,也可以在日常買 1-2 朵花當花瓶使用,獨特不規則的塑形簡約樸實,製作時刻意保留一些自然的粗糙感受;將自己的小個性,不經意的妝點在屬於自己的理想居所中。
「日常花藝:隨手可得的美好」工作坊
花藝品牌「慢式花藝」讓花走入生活,以鑄鐵鍋、碗盤、茶壺等日常容器為創意舞台,讓民眾發揮巧思,將隨手可得的物件變成美麗的花藝作品。發掘生活中的美好,讓花藝融入每個角落,展現屬於個人風格與品味。
「寵物行為與居家空間設計」講座
「犬研室」- 寵物訓練的小善與「貓談社」- 貓行為諮詢的 Murphy 深入探討了狗狗與貓咪在居家空間中的需求,分享如何透過巧妙設計與行為調整,滿足人與寵物的居家需求,打造人寵共好的「理想居所」。活動參與者熱烈提問,每個提問細節都讓人感受到參與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與對毛孩的愛!
「芳療瑜珈 x ⼿碟靜⼼」工作坊
伴隨著芳香療法的悠然氣息與手碟音樂的療癒旋律,學員們透過「 NoMad 諾瑪瑜珈」的專業指導,投入一場釋放壓力、平衡身心的旅程。透過伸展、呼吸練習,身體獲得深層放鬆,手碟音樂更引導情緒釋放,幫助學員重拾內在穩定。在這場融合感官與心靈的體驗中,我們共同探討「理想居所」不僅是空間的想像,更是平靜心靈的延伸。
文化是生活的累積,正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才讓我們之所以是我們。因此記憶中心選擇以「生活中的小事」為題,藉此識別臺灣的文化與身份共鳴。
居所是生活中最習以為常的存在之一,作為我們思想的總和,居所中的每個擺設、每個人,乃至每個選擇,都反映著我們對於「家」的想像。什麼是理想居所?也許你已經找到,或是正在實現的路上。記憶中心希望大家能帶著這些微小的問題與答案,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2024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理想居所》
展覽日期|2024/11/9 – 2024/12/3(11:00 - 19:00)
主辦單位|臺北文創基金會
策劃統籌|Plan b
協力策劃、空間設計|Alife
Plan b Inc.
總策劃|陳韻竹
內容企劃|鄭憲嶸、林恩錡、羅慶陽
視覺設計|羅慶陽
企劃執行|沈盈萱、張良伊、林子晴、柯思羽
Alife Holding Co., Ltd
內容顧問|董彥杉、張憲文、施俐𤧟
空間設計|張憲文、林廷翰、許庭瑜、吳昱君
選物店企劃|施俐𤧟、黃子榕、陳宇琪
合作夥伴|株式会社日建設計、HOLA 和樂家居、時報出版
內容協力|MyVideo、白瑜、沈孟穎、東京建築女子、施博瀚、秋刀魚、陳炫劭、黃竹佑
圖像及影像協力|ONE.1O Society、POPOLAND 波寶島、陳筠雯、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執行協力|丁堅有限公司、正昌製材有限公司、自在創意整合、動員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榮山實業有限公司、誼展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活動協力|NoMad 諾瑪瑜珈、ROUND ROUND、Slow Manner慢式花藝、犬研室、伊東 勝、貓談社、穗積 雄平、龔書章
展場攝影|Bana Chuang
特別感謝|陳藹玲、劉麗惠、冷彬、蔡承穎、IKEA 宜家家居、SHIBAURA HOUSE、台灣大哥大、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湯鎮瑋、資訊工業策進會 FIND 顧問團隊、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每一位構築理想居所及生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