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PROJECTS
POPULAR MUSIC
2018 年度主題 —— 流行音樂
2018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選定廣泛深入大眾生活的「流行音樂」作為當屆主題。我們認為不同時空下的生活經驗影響創作,相似的文化記憶則凝聚共鳴形塑流行。透過比較各年代的音樂特性、觀察各時期的社會風氣如何在音樂中傳遞,記憶中心重新探究流行音樂是如何反映時代文化變動成為溝通媒介,進而識別專屬於我們這一代的身份認同。

2018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 MEMORY & MUSIC

《 2021 German Design Award 》
《 2019 金點設計獎|整合設計類 金點獎章 》
《 2018 Shopping Design Award|年度最佳展覽概念活動 》


 

2018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選定廣泛深入大眾生活的「流行音樂」作為當屆主題。我們認為不同時空下的生活經驗影響創作,相似的文化記憶則凝聚共鳴形塑流行。透過比較各年代的音樂特性、觀察各時期的社會風氣如何在音樂中傳遞,記憶中心重新探究流行音樂是如何反映時代文化變動成為溝通媒介,進而識別專屬於我們這一代的身份認同。

For the annual theme in 2018, TNHCC chose yet another common cultural aspect of our daily lives --- “Popular Music”. We believe that music creation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living experiences of  different decades, and the common cultural memories shared at the time will be shaped into popular trends. By comparing music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generations, and glimpsing into how social moods are communicated using music, TNHCC looked into why popular music is seen as a medium that reflects time and cultural shifts, and explored the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of this generation.

 

 

實體展覽從 8 月 9 日佇立於廣場上一個月,接近時第一眼所看見的,是以霓虹燈呈現的展覽名稱 —— Memory & Music。以 Memory 和 Music 兩字的字首「M」所組合的主視覺,象徵著當聽到喜歡的音樂時,身體情不自禁的感動顫抖、起雞皮疙瘩的樣貌。

 

 

聽見臺灣流行音樂 10X10

首先記憶中心找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將台灣流行音樂自 1910 年代以來的流變呈現給民眾認識;以大事件與數據,帶領民眾了解音樂一路以來如何深入我們生活並提供娛樂,藉此觀察並紀錄社會的傳承與演變。

10 年,可以平凡無奇,也可以標誌成一個時代。可以端看一個世代的崛起,也命定另一個世代的退落。

當代台灣社會,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 10 年間,層層疊疊、滾動改變而成:一張張的新專輯變成老唱片,一首首勁歌金曲變成懷念歌謠……那些曾令人熱愛、癡迷的,也曾被人質疑、鄙夷的聲音,是不同世代的呼聲吶喊。你也許不曾聆聽,卻已同其脈搏、同其心聲,成為當代社會交流互動的默契,也成為台灣社會的文化基底。

你不能充耳不聞,因為你正身處其中……10 個 10 年,聽!台灣在唱歌。

 

展覽共分為「 ◀◀ Rewind、▶ Play、▶▶ Forward」三區,藉由喚醒過去記憶、了解當下與探索未來三個區域,讓民眾更深入和思考流行音樂背後的文化脈絡。

 

 

◀◀ Rewind|喚起回憶的音樂魔力

隨著時代的更迭,流行音樂也不斷地變化其樂曲風格、歌唱形式與內容,正因為和生活有高度的黏著性,使我們得以透過音樂來辨認不同的歸屬。記憶中心邀請 archicake 築點設計與知名文化評論者詹偉雄,協力策劃分區內容,以「你的青春,你的歌」設計跨越 50 年代的專屬記憶盒子,藉歷年精選歌曲與重要事件回溯青春記憶,帶領民眾一同回到 17 歲的自己,同時也提供一個機會讓不同世代之間,透過音樂來了解彼此、開啟對話與交流。

屬於你年紀的青春歌單是什麼?歡迎點此發現更多

 

廣場上的 50 個黑盒子設計為僅能容納一人的黑色獨立空間,並附帶半透視的遮廉,藉此屏除其他視覺干擾,也同時呼應位在廣場的公共開放性。民眾坐入、掛上耳機,與自己對話,更加沈浸於回顧青春年華的音樂記憶。同時也搭配 MyMusic 平台,推出行上精選歌單,讓意猶未盡的民眾,能有機會將音樂帶回家繼續享受。

音樂具有無比魔力,每當旋律一來,過往時光,傷悲喜樂,穿越時空,猶如再現。

在這裡,你可以沉浸在專屬的記憶盒子裡,透過青春的旋律,再次回顧成長的歲月。也可以走進別人的記憶盒子,想像與感受他們走過的青春,如何在音樂的陪伴下,使他們成為你所認識的人。

▶️ Play|臺灣流行音樂的另一面

當代的流行音樂,反映了什麼文化和社會意義?

流行音樂深入生活無所不在,娛樂功能之外,也是意識型態的溝通媒介。不僅創作者將生活經驗保存在作品中;我們每天聽的歌、聆聽的方式,無形中都展現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認同。此區記憶中心收集了 100 個臺灣流行音樂數據,結合了 MyMusic、Hit FM、KKBOX、小白兔唱片、RIT、文化部等合作單位,分享獨家數據資料;再與 Re-lab 團隊合作,將資訊重新整理、分類、轉化,最終以資訊圖像(infographic)呈現,成為跨世代的記憶集合。

 

 

從「音樂喜好」、「聆聽習慣」、「市場產業」等主題切入,結合線上公開的產業報告,以及指標性的音樂串流服務業者、廣播公司、音樂雜誌等單位協力分享數據,讓身處其中的我們,能夠由不同面向感受臺灣流行音樂現況。

歡迎點此觀看完整數據牆資訊

Re-lab 也將資訊圖像數位化,轉化成動態影片,讓尚未到場的民眾有機會窺探裡面的內容,藉由這些中性數據,探索現今社會的文化脈絡。

 

 

此外,於展區最後邀請了陳珊妮、丁度嵐、阿舌、張鐵志、陳德政等 22 名資深音樂人、樂評人以及從事視覺設計、展演空間、唱片行、媒體等不同領域的評論顧問進行觀點分享,讓我們看見這些理性資料背後隱含的情感故事,勾勒出現今社會可探索的文化脈絡。

完整評論者問答,歡迎點此詳閱

 

►► Forward|重新定義的音樂未來

流行音樂如果反映時代,隨時間不斷被重新定義就是必然。為了提供觀者更深刻感受流行音樂及探索未來流行音樂的的發展樣貌,此區結合互動裝置呈現,透過新科技擴充音樂為豐富的感官體驗;聽眾也從被動欣賞,隨手成為創作表演者。每個人都成為流行音樂的一環,而回歸音樂本質,我們期待未來流行音樂的樣貌又是什麼樣子呢?

記憶中心與梅林鬍子實驗室攜手策劃融合創新與復古的「我的回憶練歌場」,期望藉此傳達流行音樂既是個象徵也是個載體,透過歌唱能喚起大家內心的情感與共鳴;體驗結束後,民眾可帶走專屬的 mixtape —— A面為現場錄製的歌聲,B面則特別邀請到歌星盧廣仲特別合作錄製彩蛋訊息,希望民眾可以藉由錄音帶,重新將唱歌時的情感與記憶留存。

 

再快轉至不遠的未來,與 Lyra VR 合作,讓民眾沉浸在 VR 虛擬空間中,體驗以視覺創作音樂的全新演繹方式,開啟未來音樂創作的不同可能。

最後,在結束探索過去、現在、未來的音樂旅程前,記憶中心也與 Hit FM 合作,展示其 1998 年電台開台以來,每年由民眾票選出最受歡迎的年度單曲,並開放民眾於現場票選「代表我們世代的一首歌」,於線上展示票選結果,帶領民眾一起參與、想像這座島嶼因下一首廣泛共鳴所形塑的明日面貌。

私人聚會 - 他們的音樂故事

你還記得你曾經購買的第一張專輯嗎?17 歲青春時期最喜歡的歌曲?若要選擇一首歌曲,你覺得最能代表⾃⾝世代的是哪首?你想送給下個十年的⾃⼰什麼歌曲?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記憶中心試圖以記憶抵抗遺忘,挖掘令我們驕傲的小事。音樂就是一種方式,把每一個人的日常都紀錄進去。記憶中心於開幕後的週末,邀請到了 1976 樂團主唱阿凱、甜約翰 Sweet John,與民眾分享他們各自心中,迷人且具啟發性的音樂。「17 歲時最愛聽的一張台灣音樂專輯」、「送給下個十年的自己一首歌曲」、「自己覺得最代表自身世代的一首歌」⋯⋯ 透過不同的問題,主持人李明璁帶領民眾一同窺探這兩個不同世代音樂創作者的青春記憶;藉由一首首屬於他和他們的音樂故事,透析我們對於台灣流行音樂的共鳴與記憶。

 

「我的世代是前一天還在唱蔣公紀念日,然後我的明天彩色電視機就出現了。老實說像我這樣年紀的大叔,我們很想要描繪我們的世代。1976 的《方向感》是我的方式。」—— 阿凱・1976 樂團

 

「我覺得廖文強的自卑,可以代表這個世代某個心理狀態。有時候自卑不是壞事,事情永遠沒有到最好的時候。自卑不一定是負面能量,而是不斷期許追求更好的樣子。」—— 阿獎・甜約翰 Sweet John

 

進擊的巨星

2018 記憶中心,也邀請到了簡訊設計團隊設計線上互動小遊戲,結合記憶中經典的配音員聲音,創造專屬於自己的演唱會宣傳片,讓民眾不僅能回憶起心目中專屬的那首歌,也能一滿自身的明星夢,賦予流行音樂更多延伸想像與回味的可能性。

人們的記憶承載著世代生活的軌跡:街道的字型、所吃的物品、談論的話題、聆聽的音樂⋯⋯等,聚集起來便是台灣的縮影。記憶中心期待透過放大這些生活中的小事,讓大家可以找回心中的那首歌、那個旋律、那個回憶,進而摸索記憶腳下這片土地的方式。

 

--

2018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Memory & Music

時間|2018.08.09 - 09.09

主辦單位|臺北文創

合辦單位|MyMusic

協辦單位|富邦文教基金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策劃統籌|Plan b 第二計劃

協力策劃|archicake、Re-lab、梅林鬍子實驗室

空間設計|archicake

合作夥伴|Bose​、Hit FM聯播網、Lyra VR

策劃顧問|詹偉雄、李明璁、陳藹玲、劉麗惠、冷彬

網頁策劃|簡訊設計

數據顧問|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KKBOX、小白兔唱片 

觀點顧問|
詹偉雄、朱敬然、李明璁、陳珊妮、桑布伊、丁度嵐、黃諼諼、黃裕元、柯亭竹、吳聲緯、張鐵志、陳德政、阿舌、廖小子、羅申駿、陳陸寬、楊士範、葉宛青、游璨賓、顏廷憲、李孝祖、因奉 

特別感謝|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新歌文創、盧廣仲、TaiwanBeats、陳子鴻、馬世芳、李和莆、媒婆報、新活水、每一首歌、每一位音樂人、每一位音樂推手、每一位被音樂感動的人